第344章 唐尧访蒲神(1/ 2)
贩神界都虞候漆雕卉的究明宝殿,渔阳郡公胡轸问及自己的前世,众神也是伸长脖颈,要仔细聆听。
漆雕卉说的口干舌燥,茶道仙翁赶紧给她连斟三杯香茶,都被她一饮而尽。吃了香茶,漆雕卉略微顿一顿,朗声说道:“木相部都统领、脂玉贩神、渔阳郡公胡轸者,前世乃古唐朝贤人王倪转世。”
要说清楚王倪,要从尧帝访贤说起。当时,汾水北岸的姑射山中住着四位有道名士,分别是方回、善卷、披衣、许由。
尧帝聘方回为闾士,方回炼食云母粉,为人治病。道成,被劫持,闭于室中,劫持者求其传道。方回于是化身而去,以“方回”印封住家门。当时的人传说,能得到方回一丸泥涂门,就没人能够打开。
善卷的德行高尚,重义轻利,不贪富贵。尧帝向北以师礼求教。帝尧和帝舜先后要将帝位禅让给他,被他拒绝。为避免帝尧和帝舜禅位的纠缠,他几次变换隐居地,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。被后世尊为“德祖”。
许由之名更是轰响历史,他崇尚自然无为,不贪求名利富贵,坚持自食其力,生活简朴,无求于世。尧帝以之为师。
许由之师曰啮缺,啮缺之师曰王倪,王倪之师日披衣。
内中噬缺、披衣皆有明确记载,唯有王倪在史籍中毫无踪影。为什么会这样?
其实,尧帝曾先拜访披衣。尧帝问披衣:“寡人访贤,要怎样才能试探出谁是真正的贤人呢?”
披衣,也就是蒲衣,亦写作蒲伊,因为他穿蒲而这么叫他。他居住于蒲谷山,尧帝与其论道之后,封其地为蒲方,爵蒲子。后来这里称蒲子县,今称蒲县。
披衣见尧帝这么问,淡然一笑,对曰:“就以天下相让,看他作何反应?”
尧帝哈哈大笑,其中深意,妙不可言。于是再问:“你的徒弟王倪、徒孙噬缺、曾徒孙许由,这三位都是贤人,寡人要一一拜访,应当先找哪个?”
披衣笑道:“许由对于上面这些人都了如指掌,而上面这些人对下面的人只能一知半解。”
尧帝告别披衣,并没先拜访许由,而是先拜访了王倪。王倪实际上叫望郳,郳是方国名字,乃黄帝后裔公孙氏的封国,因功勋伟大,封伯爵,统属一方数百个子爵封国,至尧帝时伯郳衰落。
而郳地族长还在,族长自称望郳。意思是想望昔日祖宗荣光。
望郳为了维持一族繁衍生息,世代从事贩卖,已经八世之久,累计资财颇丰。拜披衣为师,聆听帝王仙道之术、经世济民之教。
及至尧帝拜访,问道:“寡人素闻你的贤能,想将天下推让给你,不知道你将作何打算?”
望郳对曰:“推让天下之意,扯谎打怪而已。唐帝此来,必然是探问如何求贤,探问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贤人?对吗?”
尧帝大惭,转念一想,若遇到真贤人,真就将天下让给人家,正色说道:“若遇到真的大贤,让出天下有何不可呢?只要天下治理得很好就行。”
望郳对曰:“治理天下无非五句话:立制度以绳言行、振农渔以盈户口、明天鬼以预灾凶、营市廛以广税赋、置刀兵以备攻守。五能皆有者,普天下自古未闻。人有此中二能者,可称为世之贤人。
“以陛下推让天下之意,当求五能之贤。此中贤人,宛如赴海捞珠,不可得也。臣只有贩卖一能,所知乃市廛之事,于制度仅仅略知一二,不是贤人。还请陛下往求他人。”
尧帝顿悟,起而谢曰:“噬缺、许由谁更贤呢?”
望郳连连摇头:“不知道?”
尧帝再问:“为何这么说?难道不如你贤吗?”
望郳惊叹道:“为人者,怎可对于他人的是非贤愚妄加评论呢?这不是正人君子该做的事情。
“君子对人,知其人为非,亦必知其非中有是。知其人为是,亦必知其是中有非。知其人为贤,亦必知其贤中有愚。知其人为愚,亦必知其愚中有贤。宛如我贩蒲,旺蒲有大用,价必贵。焉知败蒲贱哉?编房笆却是佳品。
“又如贩牛,壮牛价贵,而老牛焉知其贱哉?设若老牛出了牛黄,却倍价不卖。必欲臣私下说人是非好歹贤愚,大违贩夫之道,莫若杀臣。”
尧帝惊问:“既然如此,朕也就不问噬缺、许由谁更贤。还请问,贩夫之道精要如何?”
望郳对曰:“贩夫之道,三字而已。一曰平,炎帝神农时首任肆正叫个肆祝,晋爵市公、封平神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